阳原县残联抓住京冀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争取北京市帮扶资金100万元,实施了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采取支持康复医疗设备的形式,为县中医院和1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充实康复医疗设备57件,其中中标采购51件,补充采购6件,极大提升了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建设得到了全面明显加强。
一、谋划在前,论证在先,下好项目“先手棋”。阳原县残联针对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短缺专业设备的实际状况,及时谋划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提前一年做好项目的论证、申报工作。一是发现短板,动议项目。2019年,县残联发现县中医院和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腰椎颈椎牵引仪、中频治疗仪等康复设备极为短缺,尤其是乡镇(中心)卫生院基本没有残疾人康复专业设备,能开展的康复项目少、水平低,距离残疾人康复服务全覆盖的要求差距明显。针对这一问题,阳原县残联动议实施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争取京冀扶贫协作项目和资金支持,尽快扭转被动局面。二是向上请示,论证项目。2019年7月,阳原县残联就动议实施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的情况,向张家口市残联提交了《关于“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可行性的报告》,张家口市残联经过论证研究,肯定了阳原县残联的动议,书面批复
“同意项目申报”、“加强与北京市的对接协作,强力推动项目落实落地”。三是县委议决,申报项目。得到张家口市残联的肯定性批复后,阳原县残联将项目申报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完善项目申报资料,将项目上报到县委扶贫脱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县委扶贫脱贫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同意纳入全县京冀扶贫协作重点项目,申报2020年度北京市对口帮扶项目。
二、推进加快,推动加力,打好项目“主动仗”。京冀扶贫协作项目是全县脱贫攻坚的“重头戏”,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为此,阳原县残联变压力为动力,主动担当作为,快速推进项目实施。一是争取县政府支持,加快项目运行。为早招标、早实施,加快推进项目,争取工作主动性,阳原县残联在北京市项目资金下达之前,就争取县政府支持,将残疾人康复示范站项目列入《阳原县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京冀扶贫协作项目计划批复》(阳政批[2020]6号)目录,为项目提早实施提供了依据。二是论证康复设备需求,进入政府采购程序。县残联委托县中医院根据全县残疾人康复临床需要,提出拟采购设备清单,并组织专门力量,带着拟采购设备清单,深入到1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逐一征求意见,最终将需要支持的康复设备明细确定下来,然后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政府采购程序,从委托第三方到专家论证、线上招采、签定中标采购协议、实施采购,紧锣密鼓、一步一个脚印地高效推进项目。三是安装调试设备,组织专家验收。残疾人康复设备采购到位后,县残联协调设备供应商(中标单位)抓紧时间,深入县中医院和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安装调试设备;聘请医疗设备专家和受益医疗机构组成验收组,对项目进行了验收。到6月底,完成了项目报账。
三、培训跟进,任务跟上,出好项目“后续牌”。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阳原县残联多措并举,切实保障项目的实际效果。一是抓好培训跟进,确保学会用设备。6月中旬,阳原县残联邀请供应商设备调试工程师、县中医院康复临床主治医师为师资,采取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对县中医院和各乡镇(中心)卫生院的40名康复医疗工作者,进行了为期3天的脱产培训,确保人人会用设备、个个会做康复。二是抓好任务跟踪,推动设备用起来。借助培训康复医疗工作者医疗机构集中、康复服务人员集中的有利契机,县残联将全县残疾人康复的任务,分解量化到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县中医院,进一步明确了“谁去做康复、给谁做康复、怎样做康复”的任务与责任,确保设备用起来、康复做起来。三是谋划第二期项目,推动康复服务再提升。通过实施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充实了一批残疾人康复设备,极大地提升了全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从全县残疾人康复临床的实际需求来讲,康复设备的需求缺口仍大。因此,县残联拟以“残疾人康复示范站提升项目(第二期)”为题,继续申报2021年度京冀扶贫协作项目,用项目的连续支持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持续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