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是第六届国际手语日,9月24日是第六十六届国际聋人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国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和《中国残联关于加强和改进专门协会工作的通知》要求,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有效发挥协会在残联组织的主体作用。9月22日,市残联组织市、县(区)聋人协会主席、副主席,市特教学校手语骨干、社会各界聋人代表、助残志愿者等50余人等到崇礼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奥运村参观、体验无障碍设施。
为切实维护广大聋人朋友的合法权益,保障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化成果,借此活动机会,市特教学校手语骨干通过手语,向参加活动的聋人朋友介绍了中国残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盛况并传达了大会精神,宣传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重点内容。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在推广通用手语的同时,推动社会各界了解、关心、关注、帮助聋人,为聋人朋友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活泼、快乐”的社会环境,鼓励广大聋人自强自立、奋发向上,进一步推动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小知识
1.国际聋人节的来历
世界聋人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the Deaf,简称WFD)成立于1951年,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造福于世界聋人,捍卫聋人的权利,帮助聋人康复。该会总部设在意大利罗马,每四年举行一次大会。中国盲聋人协会是其正式会员。1957年,世界聋人联合会根据欧洲各国聋人组织的倡议,决定1958年9月28日为第一个国际聋人节,并规定以后每年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国际聋人节(英文: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958年8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卫生部、文化部、国家体委、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和中国聋哑人福利会等9个单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庆祝这一节日。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活跃聋人生活,促进社会理解、支持残疾人事业。
2.中国聋人协会
中国聋人协会的前身是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于1956年成立,1960年与中国盲人福利会合并成为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1988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合并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并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同时成立中国聋人协会。2012年6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聋人协会正式成为社团法人单位。
中国聋人协会是由全国聋人(含听力和语言残疾)和与聋人工作有关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个人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协会的宗旨是: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发展残疾人事业。代表聋人共同利益,反映聋人特殊需求,为聋人服务,维护聋人合法权益,促进聋人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3.国际手语日
手语是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沟通交流, 了解参与社会实事的一大重要渠道,是无声世界的美好语言。国际手语日(英文:International Day of Sign Languages)是通过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草案而设立的国际性日子,目的在于推广手语,第一届为2018年,日期为每年的9月23日。世界聋人联合会设立“国际手语日”的目的在于推广手语以及保障听障人士的权利,而选择9月23日是因为此日同时是世界聋人联合会于1951年的成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