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残疾人民生的重要性,先后作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等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河北省委省政府推行的“残疾人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作为全国试点,在全省推开,成效显著。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制定了《关于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残疾人各项工作全方位发展。张家口市桥西区作为“残疾人事项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代办”全省试点,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始终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工程,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发力、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构建起“多形式就业+多样化服务+多技能提升”的残疾人就业体系,促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通过就业实现价值、服务家庭、贡献社会,无障有爱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一、探索助残就业新模式,建立残疾人就业扶持体系。紧盯残疾人就近就地就业需求,以阳光家园庇护工场为示范,引领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形式融合发展。一是以辅助性就业为引领,搭建就业之家。牢牢抓住残疾人家庭负担重、社会融入度低、个人就业难问题,建设占地2980平米的阳光家园庇护工场,开辟残疾人开启心智、提升技能、职业重建、稳定就业“阶梯式”发展路径,与义乌、白沟两地3家小商品企业签订供货协议,为残疾人提供仿真花制作、无纺布印刷、非遗产品加工、手工编织、皮具生产等就业岗位100余个,根据个人能力和从事项目不同,可获得500至3500元的不等收入,搭建起集残疾人日间照料、生活帮助、职业康复、辅助性就业于一体的残疾人之家。【典型事例:在工场已生活3年的智力二级夏宁宁,通过工场工作人员手把手教学培训,现在从事仿真花制作和无纺布印刷工作,每月能获得将近1000元的收入,而且通过在工场帮助下进行的职业康复,残疾程度降低到了智力四级,现在不仅参与工场工作又能照顾家庭,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二是以分散就业为重点,开辟就业岗位。依托“大好河山电商人”等4个市级劳务品牌、“垣岗在线”平台及5个社区“零工驿站”,搭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互利互惠、双向选择的供需对接桥梁,今年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开展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6场次,312名残疾人成功在116家个体商户、企业工厂实现稳定就业,月平均工资收入达到2200余元。【典型事例:通过就业援助活动的开展,先天性失聪的张浩然、王猛等5位残疾人在易洁洗车行实现就业,月收入能达到2000元左右;视力二级残疾人刘树新在社区的引荐下,在君英盲人按摩中心实现就业,每完成一次按摩服务,可获得20至35元的提成,每月可获得3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三是以集中就业为基础,打造就业基地。与奥斯特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张垣大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7家工艺较为简单、服务较为基础的公司签订残疾人就业供需协议,打造旗舰式残疾人集中就业示范基地,同时为残疾人提供能力培训、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健康义诊等服务,先后助力1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典型事例:肢体重度残疾的苏佃栋,通过在奥斯特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培训与实践,成为一名优秀的电焊工人,目前从事高品质不锈钢酒罐制作工作,每月能获得5500元左右的收入,被评为公司2023年度“先进工作者”称号。奥斯特不锈钢工程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中生表示:我们公司无论是在初创之时,还是在发展壮大之时,始终将解决残疾人就业作为重要的社会责任,目前在职员工260人,其中残疾员工53人,占比达到20.4%,残疾员工已遍及公司后勤、生产、品质、车间等各个工作岗位,不仅让他们减轻了家庭负担,更通过劳动实现了个人价值,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残疾人就业工作,吸纳更多残疾员工,与残疾人朋友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张垣大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为华表示:我公司始终将“为民造福、为社会奉献、为党和政府分忧”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将扶残助残作为长期而崇高的事业用心用情耕耘,目前企业安置残疾人80余名,为他(她)们提供适合的岗位,职业发展跟普通员工一视同仁,让他们体面工作、体面生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全社会构建更加公平、友好的残疾人就业环境贡献力量。】四是以自主就业为补充,强化自身造血。开办残疾人个体经营研讨班,组织优秀市场主体、乡村致富能手及审批、市场、镇街、村(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有想法的残疾人自主创业出点子、谋路子,今年新增残疾人开办超市、按摩、网店等经营主体130余家,特别是帮助残疾人开通手工艺品、农产品网络直播间,使残疾人作品变产品、产品变商品,目前已有30余名残疾人主播实现盈利,累计营业额达50余万元。【典型事例:双下肢残疾但一直有一个主播梦的王连海,在残疾人个体经营研讨班的指导帮助下,开通了抖音直播间,成为了一名直播瓜果蔬菜等本地农产品的带货主播,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帮助本地种植户拓宽了销售渠道,自己也实现了稳定营利,每月销售额可达三四万元,利润可达5000元左右。】
二、打造帮办代办新试点,营造残疾人就业良好环境。发挥村(社区)服务残疾人前沿阵地作用,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开展全方位帮办代办服务。一是服务环境亲情化打造。坚持促进残疾人就业与优化残疾人帮扶环境双向发力,推动南天门、苏家桥等10个村(社区)残疾人事项综合服务站建设,将就业联系、生活帮助及13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残疾人代办事项清单,依靠村(社区)两委成员、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残协专职委员等基层组织力量,今年为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主动联系就业岗位89个,开展证件代办、心理疏导、政策咨询等生活帮助215次。【典型事例:南天门村先天性失聪残疾人王靖,由于母亲卧病在床,无法出去工作,残疾人事项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阳光家园庇护工场,免费为其提供缝纫机,可在家进行手工编织袋、书包等缝制工作,计件发放工资,每月可获得2000元左右的收入。】二是就业需求清单化管理。建立残疾人就业状况定期摸底工作机制,综合服务站代办人员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发放问卷等方式全覆盖开展就业年龄段未就业残疾人就业基础数据调查,根据残疾人就业现状、就业能力、就业意向等,形成残疾人就业需求数据库,同时开通残疾人就业服务热线及网络咨询平台,做到即时更新、动态调整、清单管理。三是就业政策人性化制定。激发利好政策促进就业导向作用,根据收集的企业诉求及顾虑,研究制定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减免、就业奖励、生产经营扶持等4项优惠政策,并上线“免申即享”平台,企业无需跑部门、查政策、问时间,即可“一键领取、即申即得”,切实找到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最佳平衡点,目前已吸引32家用人单位主动挖掘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135个。【典型事例:张家口市超市发连锁超市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先后把25名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安排到蔬菜分拣、货品摆放、计量称重等工作岗位,在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同时,也获得了税收减免,实现了政府、企业、残疾人三方受益。】
三、突出典型培树新场景,提升残疾人就业素质能力。用榜样凝聚奋进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能力水平,不断增强残疾人就业竞争力。一是构建典型选树新平台。开通网络征集、记者采访、部门举荐、群众推荐等多种渠道,深入挖掘残疾人感人事迹、励志故事,在残疾人群体中广泛开展“桥西工匠”“桥西之美”选树活动,通过残联、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审核,先后有3名残疾人被评为“桥西之美”、8名残疾人被评为“桥西工匠”。【典型事例:高位截瘫的轮椅女孩果果,通过2年不间断地学习,现在烫制的巨幅牛皮烙画,一幅价值可达上万元,被评为“桥西大工匠”,特别是她用催人奋进、自强不息的亲身经历在多家媒体进行“现身说法”,影响更多残疾人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劳动就业实现自我价值。】二是打造技能培训主阵地。把“富脑袋,提技能”作为增强残疾人自身造血功能的金钥匙,以需求为导向,组建由手工编织、文创产品、糕点面点、种植养殖、家政服务、足疗按摩、流水线包装等12个方面共计159家商户企业参与的残疾人技能培训联盟,租用企业闲置用房作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今年分批次、分种类开展“订单式”“个性化”培训36场,累计培训残疾人1100余人次。【典型事例:东窑子镇视力四级残疾人张秀枝通过参加面点班的培训,不仅学到了精湛的面点制作技术,也提升了与人沟通的技巧,目前与家人一起在镇上开起了早餐店,主营包子、馄钝、面条等面食产品,全家月平均收入可达一万余元。】三是搭建本领展示大舞台。聚焦残疾人就业新形态,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以“传统+新兴产业”为方向,定期组织残疾人就电子商务、电脑运用、手工艺品、美甲按摩、茶艺面点等残疾人从事较多的行业进行能力展示、作品展览,邀请技术学校教师骨干、商贸企业家、工厂优秀员工等担任嘉宾,现场进行点评并一对一进行指导,激发残疾人学技术、强本领的热情,提升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贡献社会的信心。【典型事例:肢体一级残疾人王丽红,平时在家自己做风筝,母亲负责到集市上进行售卖,通过参加作品展览活动,她的作品被一家玩具店相中,现场签订了供货协议,不仅能得到稳定收入,也解决了年迈母亲辛辛苦苦在集市售卖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