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鹏,39岁,郭磊庄镇何家屯村人,肢体二级残疾,是去年张家口市残联实施扶贫项目受助人之一。15岁时的一天,刘海鹏感觉身体不对劲,走路不方便。父母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结果晴天霹雳,让父母十分痛苦,孩子患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虽然辗转求医好多医院治疗,但是病情没有好转。随着病情不断加重,2003年大病后,海鹏再也没有自己站起来,不能下地走路。轮椅成了他的“伙伴”和助手,他也只能在室内活动。
——病魔夺去了他的走路,可没有夺走他对向往美好生活的信心,他自强、自立、自我诠释着残疾人美丽故事
20岁那一年,刘海鹏对电脑产生浓厚的兴趣。父母也很支持他,看到他对电脑有兴趣,就筹款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从此,刘海鹏鼓捣起电脑,学习电脑知识和网络知识,网络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和了解外面世界的主要途径。2005年,他在父母的帮助下在村里开了一间小网吧,当时农户家中有电脑的还不多,对电脑还不熟悉,到网吧来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们,查点资料,搜点信息。开始几年,经营的还算可以。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不少人家里都拉了网线、按了电脑,这对刘海鹏的网吧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来的人也越来越少,收入急剧下降。父母种着几亩地,也是靠田吃饭,又要照顾他生活,生活十分拮据。这几年刘海鹏十分迷茫,也很无助。
——5000元帮扶资金不多,可它有温度,给予的信心,燃起刘海鹏创业的热情与希望
刘海鹏无助的时候,有一天,一名村干部跟他说:“海鹏,区残联有5000元扶持贫困残疾人项目资金,我看你符合条件,你要不要?”。刘海鹏当即说:“要,我试试,开一个打字复印店”。5000元扶贫资金对于一个贫困残疾人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随后刘海鹏又说:“现在国家政策对咱们残疾人多好哇!”。村干部这么一说,刘海鹏内心重新燃起创业希望。他考虑单独经营网吧难以维持,利用自己电脑方便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前农村对扫描、打印、复印的现实需求,用区残联5000元贫困残疾人扶贫资金购置补充一些相关的设备,在何家屯村办起了“海鹏打字复印店”,开始做起他的新生意。村里许多岁数大的老人都来他的店里复印东西,知道村里哪位老人生活困难,他还会更少收钱,有时干脆免费给老人复印东西。因为他的价格合理便宜,人又热情,他的打印店一天比一天红火。现在,三里五村的人们都来他的店打字复印,比2公里外郭磊庄镇打印店生意还好。
他除打字复印外,还帮助人们人脸识别。去年万全区万全全面推进人脸识别工作,人们从最初的到镇政府识别,到后来的由村干部帮忙在村里识别。认证系统的不断完善,需要识别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低保、五保、残疾、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都需要进行认证,其中部分手机认证需要收取一元的手续费。帮助认证的村干部对微信支付、支付宝等软件系统掌握的不是很多,给村民的认证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有的村民知道刘海鹏对手机、电脑等设备比较精通,说他能认证,许多三里五村的人们慕名到他的店里,让他帮助认证。刘海鹏看到村民们的需求,就慢慢的接手为村民们人脸识别的这项工作,说是接手,他都是在为人们义务劳动,除了有的项目系统规定的手续费外,从来不多收一分钱。尤其是村内上了岁数的老人们,都要去他那认证,老人耳背,听不清,他就多说几遍,识别时有的老人摇摇头、眨眨眼操作不规范,一遍认证不过去,他就不厌其烦一遍一遍的操作,直到认证成功。现在,村里人提起刘海鹏,个个都会夸他负责任,做事认真,是个好后生。像人脸识别这样的义务工作,增加了他的人气,红火了他的打印店。刘海鹏年终一算,纯收入15000多元。当我们残联工作人员去刘海鹏家慰问时,刘海鹏说:“多亏残联5000元帮忙,解决大问题”。
——刘海鹏打印店红火了,但他深知像他一样残障朋友还很困难,还很无助,他用创业的智慧鼓励、感染残障朋友创业
刘海鹏自己店开得有点起色了,但他不忘一个村同样是贫困残疾人李治强。李治强,因为膝盖问题下肢体软,无法支撑身体,被评定为肢体二级残疾,29岁,两个人相差了整整10岁。但由于成长经历和个人志向相同,两个人都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生活,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态,都乐于助人,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刘海鹏与李治强商议,村里有的老人,卧床不起,不能来店里进行人脸识别,李治强帮忙到老人家里认证。李治强常开着电动三轮车穿梭于村内的大街小巷,常到卧病不起的老人家中嘘寒问暖帮忙。在刘海鹏影响下,李治强做起十字绣和串珠手工。刘海鹏感染着李治强,李治强影响着刘海鹏,他们奔跑在脱贫路上,追逐着属于自己梦想。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刘海鹏还在网上注册了志愿者,成为了一名“爱心无限”志愿队者,负责收取网上人们捐赠的善款。刘海鹏常说:“我相信,只要自己够努力,不仅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家庭的状况,更能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